真相大白,原來是陸生負擔了大群館租金
文化大學前校長吳萬益,發表公開聲明,解釋為何當初會願意「虧本」來承租大群館。
2010年8月,立法院修法開放陸生,而吳校長已經坦承,招收陸生的前提是「必須提供學校宿舍」,那麼宿舍從那來呢?
文化大學長期宿舍不足,如果是以排擠台生床位的方式,來提供陸生宿舍,可能還沒有太陽花,文大校長室就被學生占領了。
因此,為了爭取陸生名額,文化大學必須在短短一年的時間,找到新的宿舍,而大群館顯然是陽明山上唯一的選項。
大群館420個床位,可以為文化大學創造420個陸生名額,以一學年十萬元學雜費計算,就多了4200萬的收益。
但如一開始所說,要有這4200萬收益的前提,是文化要有新宿舍,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文大要「虧本」來承租大群館。彌平收支差距的,不是什麼教育部補助款,而是陸生的學費。
至於為什麼大群館合約要設定租金每年5%的漲幅,去年台北市分租套房年漲幅7%,今年第一季北市租金年漲幅5.8%,可見5%是一個還算合理的數字。
「交易」一定是雙方都有利,文化大學靠著大群館,每年可增加四千萬以上的收益;學生來住大群館,也表示這是他所擁有最好的選項。
最後來看一下網路瘋傳好笑的影片,政論節目想要帶風向,文化學生反而肯定大群館的CP值 !!